如何申请北美博士:从选校到网申演示
July 19, 2023
Welcome! 我是2023秋季的一名北美博士项目申请者,在申请季一共拿到7个录取,分别是UC Berkeley, UC Los Angeles, Stanford, University of Georgia,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UT-Austin, and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希望我的申请经验能帮到你!
写在前面
看完这篇文章你会收获:- 了解申请材料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 知道怎么样有效地准备申请材料
- 整个申请季的时间蓝图
- 一个直观的申请演示
- 优质的阅读材料
本文所有的内容是基于个人的体验和理解,以及看过的众多我认为很好的材料,主观性很强,不一定100%正确(世界上也很少有100%的事情,让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可能是运气好)。 对于博士申请来说,不同专业差异很大,我希望所写的内容尽量可复制、可迁移并可操作。欢迎随时纠正我 :)
目录
- 先知道原则有什么好处?
- 这些原则是什么?
- 寻找“意中人”(选项目)
- 展示自己(撰写材料)
- 真人下场(面试)
1. 先知道原则有什么好处?
很快你就会发现:“oh! 我和你的专业完全不同!我申请的项目和你毫无交集!那我是不是不可以借鉴你的经验”。 当然可以!我尝试总结自己准备申请时遵循的原则,我用它们来指导来自己撰写所有材料。即便材料千差万别, 但总的原则只有两条,就像有了斧子可以砍不同的树,不需要为某个树种专门造一把斧头。 所以!知道核心的游戏规则之后,能让你在阅读不同的申请个案时,看懂别人为什么成功,也能让你在准备自己的申请时,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
2. 这些原则是什么?
(1) 用来自多个方面的证据证明自己就是项目要找的人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多个方面”,另一个是“项目要找的人”。
首先说“项目要找的人”。整个申请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匹配的过程,将自己和不同的研究生项目匹配起来, 这里说两两匹配,而不是自己和千军万马的申请者打仗。有时候能不能拿到录取并不完全等同于自己是不是那个最优秀的人, 而是“你是不是他们想找的人”。如果招生方刚好需要做某个方向的人,而你刚好发现了这一点,然后展示你在这方向上的积累和成果, 两者匹配,那么能拿到录取的概率就会更大。
这一点相当于将“优秀”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共性的优秀,比如自我驱动、具有领导力、合作能力;另一个是项目看重的优秀。 举个例子,让大家直观感受一下不同项目的差异,进而理解不同项目要找的“优秀”是不一样的。在我申请的项目里,Teachers College项目的招生页面里写道 “The Ph.D. is appropriate for individuals with strong quantitative and technical skills”,Stanford项目的招生页面是这样说的 “Faculty guided student research is centered on psychological inquiry into constructs spanning from individual to social levels, including neurobiology, development, learning, teaching, motivation, and measurement.” 很显然,前者非常看重量化和数据分析能力,而后者更偏心理和发展,交叉学科的特点很突出。
思考题:你所申请的项目具有什么特点?(如果你还不知道要申什么项目,下一章会有详细介绍)
接下来说“多个方面”。很快你就会发现,申请时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五花八门,并不只有托福(TOEFL)、研究生入学考试(GRE)、成绩单(transcript), 还有文书(statement of purpose)、推荐信(recommendation letter)、简历(CV / resume),有时还要交多样性声明(personal history / diversity statement) 和写作样例(writing sample)。为什么要交那么多材料?为什么不只看成绩单和简历?
对于申请者,包括我,非常理解在准备这些材料时可能产生的一个体验就是:什么时候才写得完啊太多了!但重要的是,它们并不是为了增加负担, 而是给了我们一个从多角度全面地展示自己的机会,以及对某方面的欠缺作弥补的机会。最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两点,(a)简历展示的是你取得了什么成果, 文书展示的是取得这些东西的过程;(b)成绩单如果不太好看,可以在GRE猛冲一把。所以,珍惜每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尽量让每一份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不重叠, 才能最大化各份材料的价值,让别人认识更丰富的你。
思考题:你所申请的项目需要交什么材料?你独特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里?(如果你还不知道要申什么项目,下一章会有详细介绍)
(2) 尊重所有人
总结来说,我们现在知道(1)为什么要分析项目及分析自己,因为知道目标的位置及自己所处的位置之后,才能找到方向有针对性地靠近目标; (2)为什么要投入尊重,因为这同样影响你的收益。我们已经拿到了“尚方宝剑”,接下来就可以放眼整个申请过程,具体看一下怎么样才能找到项目, 怎么样分析项目分析自己,以及怎么样体现尊重。
从上文我们了解到,申请相当于将自己和研究生项目匹配起来,证明你是那个对的人。于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可以找到研究生项目”, 第二个是“怎么证明我是对的人”。接下来的内容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并结合前面讲到的两个原则来分析各个要交的申请材料。
1. 寻找“意中人”(选项目)
有很多方法可以找到好的研究生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对于博士申请,我们并不止步于找到学校或者找到研究生项目,更具体是找到潜在导师。如果有明确想一起工作的老师当然非常棒!如果没有,可以查看所筛选出研究生项目里的老师名单(faculty members)。
这个程序之后,你会得到一个可能的导师名单(学校+项目+导师+邮箱+研究方向),也是套磁名单,于是下一步自然就是问各位大佬们今年有没有招生名额(关于如何套磁,将会在下一节涉及)。 在收到老师们的回复之后,就可以根据回复的内容和态度调整申请项目的名单,比如:如果对方非常明确今年不招人/准备退休,而你除了他/她没有想合作的人,就可以不需要浪费时间。
(PS. 但也有前人分享经验是,即使可能没名额,如果自身能力非常强,整个系可能会额外增加一个名额专门用来招你;同时也曾看到过前人分享,第一次邮件对方回复没经费,但申请者表达了很强的意愿并表示没钱也可以, 对方深受感动最后甚至申到奖学金;所以如果你真的很想,而且有足够的申请费并愿意花时间准备多一份申请材料,试一试又何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老师的回复是不确定有没有名额,或者没收到回信,并不代表自己就凉了。可能单纯是太忙了没看见,或者是委员会制想等你正式录取再聊。
另外,套磁的时候每个项目只能联系一位老师,但要明白项目内有1-2位会是你的目标导师(具体会在文书准备的时候再次提到)。
NOTE. 北美的录取机制有两种,分别是委员会制和导师制。前者意思是能不能招这个学生需要整个招生委员会一起开会决定, 后者意思是导师对招生与否的话语权更大。对于偏委员会制的学校,招生的名额不是落在具体的导师上,所以可能他/她也不确定。
现在,你拥有了一份想要申请的项目清单!回忆前文在讲解总原则的时候,我们说到“多个方面证明自己是项目要找的人”。因此,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看一下项目的要求是什么,以及我们需要提供哪些方面的证据。
对于项目的要求,我会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硬性指标,通常在官网页面的admission requirement中写明,也即要交的申请材料;第二个是软性指标,即项目的风格和目标,通过潜在导师、 项目官网所展示的项目介绍(Home page / About / Aim)、培养方向、现有学生(current students)、文书指令等间接体会。硬性指标很明晰也很容易收集,因此你能够整理出类似图1的表格, 其中的信息可根据个人喜好增减;软性指标将会在下一节涉及。
图1 项目清单
这么做有几个好处:
(1)你明确知道要交什么申请材料及其要求。比如:图1中的两个项目均要求提交GRE,Teachers College要求成绩认证(提醒:成绩认证流程非常耗时,建议提前两个月准备); (2)你明确知道申请的截至时间。比如:大多数学校的截止日期都在12.1,另外,UT-Austin会提醒你尽早,其原因是在正式转到项目的申请之前,它需要在德州专属的系统里填写一些信息; (3)你明确知道如果在申请过程中有问题要找谁。比如:将项目负责人、秘书等信息也纳进来; (4)你可以很方便地重新回到这个项目。比如:加上你觉得有用的链接。 (PS. 可以在图1里留意到,有些学校会接受TOEFL拼分,但有些学校不接受;有些学校会给出往年申请人标化成绩的均分,有些学校不会给,都是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没到平均分就完蛋了)
NOTE. 要收集的是特定项目的申请要求!因为不同学校的要求不一样,同一学校不同项目也会有不一样的要求。 另外,建议自行去查看官网的一手最新信息,避免道听途说/要求发生变化。
2. 展示自己(撰写材料)
在确定想要申请的项目清单之后,其实我们需要做的事就简化成:如何让名单上的老师/招生委员会选择将机会给你,即是说只要说服一个人/单位愿意选你,就是胜利。 所以自然是尽可能地去了解对方,并展示自己。接下来我会以部分需要准备的材料为例(套磁、简历、文书和多样性声明),讲一下我是如何分析对方,然后尽可能地展示自己。
在继续之前,要先声明一个贯穿始终的写作常识(虽然是常识,但很多人总是会不经意就忘记),就是:逻辑链条要完整。 具体地说,(1)在给出一个观点之后,要记得给足够的证据,否则就是空话;(2)同时,注意避免一下子就蹦出一些新观点,不同论点的发展要能流畅地接起来。
首先是套磁
作为投石问路过程中抛出的第一块石头,自然是十分希望能够至少激起一些水花。作为学生,套磁的目的就是想知道“老师今年是否能招博士”,更细一点就是“老师今年是否能招我”。 为了知道这两个点的答案,邮件里必须包含的内容就是:1. 询问招生名额,2. 介绍自己。回顾一下两条总原则,我们需要用证据证明自己是合适对方的人,并且要体现出足够的诚意。因此,在写套磁信的时候,我会分成四段: (PS. 只要能满足两条原则,你完全可以不按照以下四段,此处仅提供一个我的思路和做法)
套磁最好的期望,就是得到是否有招生名额的回复,若是能约到见面简直谢天谢地,不需要寄希望于套磁后就马上录取。如果有幸获得回复,并且有机会问更多信息,可以了解老师当下最新的研究项目,后续文书写作的内容能够更加契合该组的方向。
另外,理想的时间是在10月之前套磁结束,但不意味着10月之后就不能发邮件,也见过有人11月仍在撒网并且回复率非常高。
NOTE. 老师们可能日理万机+邮箱里每天涌入几十封邮件,所以:1. 邮件不能太长,350字左右封顶;2. 标题尽可能重点突出,能吸引人最好,比如我的邮件标题由三个A开头的单词开始,Ax Axx Ax xxx,在英文里就很抓眼球; 3. 将第一封邮件视作最后一封;4. 没有回复可能只是因为对方太忙,可尝试follow up,但若后续邮件仍未收到回音,建议不再打扰。
接下来是简历
简历有分Resume 和Curriculum Vitae (CV),我个人认为区分的意义不大,主要的不同在于后者内容更多且更侧重专业性。根据收集到的项目要求(见上文), 普遍要求简历不能超过3页。简历的内容框架比较固定,后文”资源“章节附上的材料里包含许多优秀简历,跟着整理就行。此处只介绍一些可以留意的细节:
- 可以做很多份不同的简历对应不同的读者。比如:套磁时发给导师的简历更注重学术性,而申请时提交的简历,如果方向小众,委员会可能并不太懂过多的专业术语,除了学术之外,还可以加一些虽然不是学术,但能体现重要品质的经历(如:leadership experience, volunteer experience)。
- 在罗列研究经历时 ,增加一两句描述自己的工作。具体说明自己在这项经历中做了什么,注意要使用动词为主。
- 保持专业性。第一,不能放照片,为了避免录取过程中可能的外貌、种族、性别等歧视;第二,绝对不可以有拼写、语法错误;第三,注意内容和简历的格式,可以借助专业软件的帮助,比如Latex(PS. 文献引用格式一定要对);第四,减少缩写的使用(如:选择使用Administrative,而不是Admin)。
简历越早做完越好,它是我们每次介绍自己时都必不可少的材料,尽早完成也能留时间做更深入的修改。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材料:文书(即SOP)
文书是招生委员会和导师必看且十分重视的材料,我几乎每一场面试,对方都会说“你文书里写xxx”。 在申请材料当中,简历就像是一个清单、一个截面,告诉大家现在的你做到了什么,而文书就是这份清单背后的故事,是一个连贯的箭头,从以前初初对这个研究方向产生兴趣、不断开展相关研究的你, 到当下做出郑重承诺申请该项目博士学位的你,再到未来拿到录取后继续开展研究与毕业后奔赴理想的你。
因此,好的文书需要具有四个特征:1. 强烈的热爱(passion),2. 具体的事例和相关动作(preparation),3. 与项目的契合(match),4. 指向未来(potential)。 四个特征缺一不可,每一个都要满足。现在我们开始分析项目,分析自己:
(1) 分析项目
图2 文书写作要求
(2) 分析自己
- 梳理入行经历。前文说到CV是一个清单,而SOP是清单背后的故事,但绝不是自传。我们需要让招生委员会知道我们有足够的能力胜任未来的博士生活,因此,在梳理SOP经历时需要尽可能地围绕进入这个领域所做的所有准备。 比如,在CV上我们列出的是一篇发表的文章,而SOP里写的应该是这篇文章的过程,即:提出某个假设、采用某种方法分析数据,这项经历又怎样引导你对该项目特定导师的研究产生兴趣。
- 找到属于你的独特声音。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如何匹配对方的需求”,但匹配项目的人其实并不稀缺,因此重要的是为什么“非我不可”。当今互联网发达的年代, 想要找到申请的经验分享贴或者讲座可以说是易如反掌。在阅读众多资料之后,一个明显的发现是,各路大神除了是大神,还是“各路”。有的人学科背景强硬,有的人虽然是转专业但是发表无数, 有的人虽然既不出自强势学科,也暂未发表顶刊,但有着闪耀的海外经历。于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就是:与别人相比,自己有哪些他人无法复制的优势。(无需纠结自己没有什么,要思考自己有什么。)
思考题:拿出一张白纸,试着开始梳理一下自己入行以来所有的研究经历吧!
(3) 串联一切
经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对方的需求+自己的优势,接下来就是将所有材料无缝连接,并通过文字凸显出我们的热爱、专业准备、匹配和潜力。以下给出一个我写作的思路,仅供参考:
- 第一段,点出关心的研究问题或接触到该项目的起因。这个研究问题会是我想要申请的导师当下所关心的问题,接触到某个项目的起因通常会是曾经看到的项目里的特定导师的文章。 因此,从第一句开始,就完成指向特定项目的任务。(匹配)
- 第二段,解释研究兴趣产生的原因,回溯到使我入行的特别经历。按时间顺序是比较好控制的写作方式,由于我的第一段用于指向特定项目,后文就要绕回来。 其次,促使我进入该领域的是一个他人无法复制的优势经历,突出该经历能够吸引注意力且叙述我在该领域的准备。 同时,此处写到的经历和专业知识储备会根据项目的特色变化,贴合项目的软性指标。(热爱+准备+匹配)
- 第三段,介绍开展过的研究项目及成果,属于探索期(本科)。由于我最初的研究主题十分广泛,跨度很大,我选择将探索期比较杂的研究经历放在一起。 此处,研究间的相关性并不主要,重要的是:能迁移的技能、用到的方法、取得的成果(比如:尽管有些研究并没有发表, 但可以写一共申请到多少钱的基金,构建了多大的数据库)、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研究怎么让自己走向现在的领域。(热爱+准备)
- 第四段,介绍研究生阶段的研究经历及成果。此处,我除了介绍发表的研究,还会根据想要申请的导师挑选更贴合课题组的研究经历, 点出该研究与潜在导师研究的联系,并且说明这些研究怎么样坚定自己读博的想法。(热爱+准备+匹配)
- 第五段,再次明确表达与项目的匹配+未来研究计划。我会在这一段明确地再次表达该项目就是我的目标,并解释原因, 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和特定导师(2位)研究方向的匹配,进一步阐述如果录取后会从事什么研究,相当于极短的proposal。(热爱+匹配+指向未来)
- 第六段,总结+毕业后规划(指向未来)。
注意几个特点:
- 主要的篇幅由研究经历组成,多用动词!介绍自己做了什么,让招生委员会和老师用于判断该学生是否会做研究(PS. 直接说自己做了什么比讲述知识储备更有用);
- 可以通过不断提及潜在导师来建立与项目的匹配;
- 具有个人特色且指向未来,内容展示研究兴趣的演变和发展,展示可塑性+逻辑顺畅;
- 在介绍经历的同时要介绍相应成果,关注取得的成就,不要关注失败;
- 整体的文风是“年轻有为的青年学者”,自信沉着、热爱自己的领域(PS. 一定要有直接表达热爱的句子),进入该项目能够帮助自己实现人生目标,而不是瑟瑟发抖等待被挑选的学生。
文书十分重要,至少预留一个月的时间撰写并修改,比如:12.1截至,11月前必须有一份初稿。请尽可能多的人参与修改,我的文书有7个人给过修改建议,万分感谢他/她们。
另外,对于英语的纠错,我选择的是fiverr的Trystan R@tbrummers(是个很好的人,无广告,报我名字不打折)。
最后是多样性声明
多样性声明(diversity statement,也称personal history/statement)最主要阐述的内容是: 我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种族、低社会经济地位、第一代大学生身份、性别认同),在追寻人生目标道路上会遇到阻碍, 尽管属于低代表性群体(underrepresented group),1. 我们是怎么继续前进的,2. 我们为消除这些阻碍做出了什么贡献, 以及3. 我们的研究可以为低代表性群体提供什么帮助。如果不属于低代表性群体,1. 我们有无相关的经历让我们了解到该群体, 2. 我们打算如何改善该群体的处境。图3是明尼苏达大学对多样性声明的要求。
图3 明尼苏达多样性声明要求
好的多样性声明十分有力量,能够展现出令人敬畏的、澎湃的、永不熄灭的生命力。 正如其名,这部分内容十分personal,因此我在此处只说明几个要注意的点, 并附上我所见过写得最好的相关内容(该内容由作者在主页上公开发布):
- 客观地描述经历,避免大谈主观感受。一方面,这可能表现出自己过于脆弱,不适合残酷的博士生活; 另一方面,你所认为的悲伤经历与别人的生活相比可能只是paper cut,掌握特权而不自知是大忌;
- 重点要放在“尽管困难存在,但仍取得成就”。只要是申请材料,就需要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成果,而不是纠结于苦难;
- 更重要的是为整个社会改善这些困境做了什么。为低代表性群体做出贡献的实际行动是最有价值的, 表明你用心地在关注这方面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你今后还会继续付出努力为该群体改善困境。
图4是来自Dr. Donald Williams 申请2017年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研究生奖学金的材料节选。这三段很好地描述了:
- 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幼年失去父亲,继父吸毒且家暴,被迫出走流浪,没有资源完成学业;
- 在困境中取得成就——获得NSF等奖学金;
- 为低代表性群体做出贡献——成立second chance俱乐部;
- 研究如何服务该群体——会议关注STEM中的少数群体。
图4 来自Donald Williams的NSF申请材料节选
诚然,我没有详细地去说所有的申请材料,但我相信你已经学会了分析!本质上无非是向招生委员会全方位地展示不同角度的你,你的美丽一定能征服所有人!
3. 真人下场(面试)
我的面试经验并不丰富,因此只能说几点我的准备方式以及我踩过的坑:
以下时间线仅针对秋季入学,先呈现一个理想时间线,再呈现我自己的实际时间线。
1. 理想时间线(推荐用于准备材料)
- 语言成绩(托福有效期2年,GRE有效期5年):越早开始准备越好,10月中一定要结束
- 简历(套磁前结束):9月
- 套磁:10月前结束
- 文书:11月前写完+不断修改到提交前一刻
- 推荐信:11月前联系推荐人
2. 我的时间线(应该作为大家的DDL,仅供参考)
- 06.19:托福家考
- 07.30:托福线下考试
- 08.04:联系本科档案馆准备成绩单
- 09.24:GRE家考(!太迟了不建议)
- 10.05:办理WES成绩认证
- 10.10 - 10.19:套磁(!太迟了不建议)
- 10.21:联系推荐人询问推荐信
- 11.02:托福和GRE送分
- 11.05:WES成绩认证结束
- 11.22:提醒推荐人提交推荐信
- 10.10:简历(10.13二稿、11.17定稿 -!太迟了不建议)
- 10.30:文书初稿(11.05二稿、11.24终稿、11.29所有学校定稿)
- 11.19:多样性声明初稿(11.27二稿、11.30定稿)
- 11.30 - 12.01:完成网申系统提交(事实上一直在填,最后几天只是上传SOP等)
- 12.02:学校A面试通知(12.07面试+非官方录取)
- 12.07:学校B面试通知(12.20面试-02.21收到拒信-!警醒大家回答问题时不要太犹豫)
- 12.16:学校C无面试录取(12.20导师捞人+12.24与导师见面+02.03新生参观日) 圣诞节假期🎅
- 01.13:学校D导师捞人(非官方无面试录取+01.20与导师见面+与学生联系)
- 01.19:学校E面试通知(01.25面试+与学生见面+02.09录取通知+与学生联系)
- 01.20:学校F参观日面试邀请(02.10参观日+见导师+非官方录取+与学生联系)
- 01.22:学校G面试通知(01.28面试+非官方录取+01.31与学生见面)
- 01.25:学校H无面试拒绝(!警醒大家如果项目强烈建议联系导师的话一定要套磁)
- 01.27:学校I无面试录取(02.04与导师见面+02.09与学生联系)
需要注意:提交完材料第二天就可能收到面试,所以交完材料不要马上放假去旅游哦! 另外,该网站能够查询特定项目往年的面试时间(亲测有用):https://www.thegradcafe.com/
不同学校的线上申请流程大同小异,下面的图片以UCLA的申请为例,展示网申的流程。
- 首先,在官网上寻找给未来学生(prospective students)的信息;
- 接下来,找到感兴趣的项目,此时会发现有些项目会提供很详细的申请教程, 或者发布information session的信息,建议提前阅读一下教程并报名info session(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大致都是填写基本信息、上传各种材料);
- 最后,找到申请入口,并收藏该网页,方便后续随时填写。
另外,需要注意的几点:
- 不要最后一天才开始从头填写申请,建议一些诸如姓名等基本信息可以先填写;
- 提前看清楚所有要填写的材料,比如:哥大TC还会邀请你提供额外的信息(300字左右),用以辅助奖学金的评选;
- 对于推荐信的提交,可以与老师沟通好后,提前将老师的邮箱填入系统,系统会自动发邮件给相关推荐人,无需等到所有材料都上传好再提交推荐信。
- 无敌攻略(来自大佬沥今,涵盖“材料准备”到“背景提升”的方方面面):https://lijinzhang.com/post/2022-03-03-tutorial-phd-app/
- 另一份超级攻略(上海交大的饮水思源留学手册,两百多页,从“为什么要留学”到“银行卡准备”应有尽有):http://www.applybook.com/book/applybook.pdf
- 纽约大学NYU公布的博士申请材料(包括来自真实申请者的套磁邮件、CV、文书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eZ1CMG-bZQlPtB6OkduFy0Qq2-uS-mjH
- 其他: (1) 留学社区:一亩三分地+ 寄托天下 (2) 从教授角度看博士申请(来自社会科学老师Dr. Casey Fiesler,不仅有给申请各个阶段的建议合集,还有直播答疑):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PA3GFqdHv_oL8gRg-44TmvMzjcFRMH4I (3) 另一份博士申请合集(来自Dr. Andy Stapleton,我没有全部都看完,个人认为讲面试的部分非常好):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MgdrrbOPUKP0DlhAWHX2eIlt52tiMgcM (4) 从教授角度看套磁:pdf file (5) 来自华盛顿大学统计学院关于SOP的指导:pdf file